航天電子技術走出自立自強之路
從嘉興南湖的小小紅船,到領航中國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風華;從篳路藍縷開創航天事業,到大國重器挺起民族脊梁,中國航天歷經65年滄桑巨變。回顧黨史、航天發展史,中國航天事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九院與祖國同行,用奮鬥追夢,在航天事業發展和國防
從嘉興南湖的小小紅船,到領航中國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風華;從篳路藍縷開創航天事業,到大國重器挺起民族脊梁,中國航天歷經65年滄桑巨變。回顧黨史、航天發展史,中國航天事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九院與祖國同行,用奮鬥追夢,在航天事業發展和國防
「妙手」機器人具有小型化和集成化的特點,佈局優化,結構精巧,已突破了微創手術機械多自由度絲傳動解耦設計、從操作手的可重構佈局原理與實現、系統異體同構控制模型構建等三大關鍵技術問題,解決了機器人成套技術難題。目前,該機器人系統已申請了60多項發明專利,其中40多項已經授權。近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牛海濤教授
5G還在努力推進中,對6G的探索卻已開始。 《日經亞洲評論》日前報導,從6G專利申請量上來看,中國以40.3%的佔比高居全球首位。在日前舉行的「2021年6G研討會—6G願景展望」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表示,面向2030年商用的6G仍處於願景需求研究及概念形成階段,6G技術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9月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東風著陸場首次執行載人飛船搜索回收任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9月16日8時56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截至目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分離前,航天員乘組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間站組合體狀態設置、實驗數據整理下
智能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而自動駕駛是其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在2021年德國慕尼黑國際汽車展(IAA)上,自動駕駛成為各廠商展示創新技術的重要領域。德國大眾集團CEO迪斯在車展的論壇上表示:「自動駕駛將會徹底改變世界,因為它改變了人們對車的使用方法。」
9月9日19時5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9B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88次飛行。
三大電信運營商日前發布上半年業績報告,新興業務的培育和拓展成為一大亮點,表明運營商轉型卓有成效。隨著數字經濟發展,運營商借助5G普及率提升和加快向經濟社會生活滲透,將成為其轉型發展的有力破局點,建立起新的效益增長模式。收入結構反映出新興業務對運營商業務收入增長的貢獻已十分明顯。從三家運營商的收入分佈情況看,新興業務
記者24日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一台刀盤塗裝著雄獅圖案的大直徑盾構機在湖南長沙正式下線。這台盾構機由我國自主研發,開挖直徑達13.42米,下線後將參與我國最深海底隧道——深圳至江門鐵路珠江口隧道工程建設。盾構機名為「深江1號」,總長130米,總重3800噸,由中鐵十四局和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聯合打造。珠江口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