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即將發射全球首顆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衛星
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中全球首顆搭載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將於2021年7月出廠待發射,實現對大氣二氧化碳的全天時、高精度監測。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國家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工程應用系統副總師張興贏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該項目於2015年1月先期攻關立項,2017年8月
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中全球首顆搭載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將於2021年7月出廠待發射,實現對大氣二氧化碳的全天時、高精度監測。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國家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工程應用系統副總師張興贏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該項目於2015年1月先期攻關立項,2017年8月
研製具有實用價值的量子計算機,是量子計算領域最重要的發展目標。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QUANTA團隊聯合軍事科學院、中山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研發成功新型可編程矽基光量子計算芯片,可實現多種圖論問題的量子算法求解,有望未來在大數據處理等領域獲得應用。北京時間2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科學進展》發表了這一重要成果。量子比
汽車芯片供應緊張,令全球汽車製造商有些「頭疼」。近日,福特、豐田等多家車企均公開表示,將通過減少生產來調節產能,以應對芯片供應問題。我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大國,車規級芯片對我國汽車產業帶來的影響備受關注。風波之下,國內汽車產業面臨怎樣狀況?如何維護供應鏈穩定?汽車產業遇「芯」事
1月20日0時25分,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征三號乙遙74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天通一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中國航天「十四五」宇航發射任務取得開門紅。此次發射的天通一號03星是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
1月4日,2022杭州亞運會配套工程——紹興越東路智慧快速路實行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測試,三輛自動駕駛測試汽車現場試行,可實現施工避讓、衝突預警、自動調頭等。紹興地處長三角南翼,越東路智慧快速路總長約25公里,是紹興支撐城市南北發展的重要載體,也屬於2022年杭州亞運會配套工程。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厘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量子通信是量
1月6日,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降落至金昌金川機場。當日,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在甘肅省金昌金川機場首飛成功。據介紹,「甘霖-I」具備遠距離氣象探測能力、大氣數據採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劑播撒能力,同時擁有防除冰能力,具備複雜氣象條件下的作業能力。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里程突破4億公里,距離地球約1.3億公里,距離火星約830萬公里。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