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輿情數據價值最大化 需要發揮三個想像力
在互聯網大數據的推動下,輿情工作出現重大變化與進步,但也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挖掘輿情大數據的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三個想像力:一是如何運用輿情大數據觀察與推進網絡信息生態治理;二是如何運用輿情大數據提升中國城市形象的塑造力,以滿足技術更新迭代對城市對外傳播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三是如何將輿情數據與海量的互聯網數據結合,助力
在互聯網大數據的推動下,輿情工作出現重大變化與進步,但也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挖掘輿情大數據的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三個想像力:一是如何運用輿情大數據觀察與推進網絡信息生態治理;二是如何運用輿情大數據提升中國城市形象的塑造力,以滿足技術更新迭代對城市對外傳播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三是如何將輿情數據與海量的互聯網數據結合,助力
1月3日晚,網傳拼多多公司一名1998年出生的員工凌晨加班回家途中猝死,隨後相關輿情不斷發酵。人民眾雲平台監測顯示,自1月3日晚間至5日,相關輿情信息始終保持了較高的熱度,並屢次出現輿情波峰。從傳播渠道上來看,微博平台上的相關輿情信息超過了8成,成為了此次事件中最主要的傳播渠道。圖:拼多多員工加班猝死事件熱度趨勢(
寒潮來了! 2021年的首次寒潮預警,連接著2020年年末的超級寒潮,北方多地最低氣溫創下入冬以來新低,讓人們感受到這個冬天的寒意。除了個別城市和群體享受到低溫津貼外,很多戶外勞動者的低溫津貼仍被冷藏在文件裡。記者走訪的多位環衛工、外賣小哥等都不清楚低溫津貼的事。新華社記者不久前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也遇到了同樣情況
1月2日新華社報導,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全國目前共有各類養老機構4.23萬個,床位429.1萬張,收住老年人214.6萬人。隨著入住養老機構成為重要的養老方式之一,近期涉養老機構的服務糾紛有逐漸增多趨勢。記者在北京、長沙、南昌等地調查發現,多地發生養老機構「跑路」事件,一些老人動輒數十萬元的養老錢被捲走。
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12月12日,黃岡市黃州區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關於黃州區居民網購涉疫進口冷鏈食品後續處置情況的通報》。針對網友關心的「黃州區居民違規網上採購進口冷鏈食品排查處置情況的通報」,現就有關後續處置情況通報如下。一、10月28日黃州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第27號通告中對個人所作行政處罰,包括200元罰款,由原行政處
「糖水燕窩」風波尚未平息,新一輪燕窩營銷活動又在「雙12」的各大直播間火熱開啟。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從即食燕窩到鮮燉燕窩,五花八門的產品所宣稱的功效大同小異,卻在多項關鍵指標上相去甚遠。相關領域權威標準缺失,進一步加劇燕窩市場的混亂。
近日,北京西城法院審結了一起研發預約掛號軟件獲利案件。據媒體報導,田某、金某等人看到一些知名大醫院專家號稀缺,就註冊運營公司,找人開發預約掛號的APP,並組織客服人員將APP獲取到的就醫患者信息非法提供給號販子,以此賺取服務費。金某、田某等7人被西城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3年6個月至1年3個月不等的徒刑,並處
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八項規定出台八週年之際,光明日報刊發的《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一文,登上了熱搜榜。有網友說:「一路看過來,確實是改變很多,了不起!」。8年,在歷史長河中猶如白駒過隙,但足以重塑黨風政風,足以改變社會風氣。八項規定出台實施以
近日,《健康時報》一篇醫患關係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報導曝光了部分帶著「人民醫院」四個字的醫院不是公立醫院。隨著輿情的發酵,公眾對私立「人民醫院」亂象、掛名背後的利益問題、政策監管制度的完善等話題展開熱議,相應的輿情風險應對處置應該引起有關醫院及相關部門的重視。一、輿情綜述,「健康時報」客戶端11月29日發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