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博物館備案數量由4692家增至5535家
記者近日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4296家增長至5058家,增長率17.7%;文物藏品由4139.19萬件/套增長至5127.38萬件/套,增長率23.9%;博物館備案數量由4692家增長至5535家,增長率17.9%;免費開放博物館由4013家增長至4929家,增長率22.8%;
記者近日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4296家增長至5058家,增長率17.7%;文物藏品由4139.19萬件/套增長至5127.38萬件/套,增長率23.9%;博物館備案數量由4692家增長至5535家,增長率17.9%;免費開放博物館由4013家增長至4929家,增長率22.8%;
13日,由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小秀美童書館出版的新書《去博物館》在北京舉辦分享會。在這場新書分享會上,該書作者黃樂也講述了自己創作《去博物館》的過程和感悟。據介紹,作者黃樂與女兒已經遊歷了101座博物館,是身體力行的親子博物館遊倡導者。在書中,她總結提煉自己遊覽博物館的心得,從點到面進行講解,對小讀者開闊眼界,了解人
近日,國家大劇院啟動全球首次「8K+5G」直播,又一項「新技術」入駐文博領域,助力文化傳播。如今,AI(人工智能)、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智能體感互動、3D模型、720度觀覽等新技術在文博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近年來,科技賦能加深了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深層互動。新技術進入大眾生活,不僅加快了文化知識的傳
換個思路辦展覽,注重吸納觀眾建議,博物館就能以更開放的心態融入百姓生活。受疫情影響,停展100多天之後,「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重新開放。這是首都博物館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展覽,深受小觀眾們喜愛,許多人一看再看。這個展覽從策展之初就轉換思路,特意請小朋友參與.......
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廣東主會場活動18日在佛山市舉辦。據介紹,截至2020年5月,廣東省共有備案博物館338個,其中國有博物館238個、非國有博物館100個,形成了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的多元化博物館體系。此次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佛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魯迅先生睡的這張床,是兩塊很簡易的木板搭在了兩條長凳上。」3月20日中午12時45分,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室主任、研究館員姜異新在該館利用5G技術進行的網上雲直播活動中,向網友介紹魯迅在西三條21號的書房兼臥室情況。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魯博「雲博物館」直播從3月18日至22日中午時段於中國移動咪咕圈圈平台播出,開
10月7日對外開放的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出了大量文物,然而很快一篇《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引發文博界巨大反響,該文章稱「吳應騎教授捐給重慶大學的,竟然是幾百件贗品,而重大耗資數百萬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贗品博物館?」對此,重慶大學發布公告表示,已成立工作組進行核查,重慶市文物局也已就此事介入調查。
暑假期間,博物館迎來了人流高峰,文明參觀的話題也被一再提起。近日就有這麼一件事,有人在廣東博物館留言本上質疑工作人員「管得好多啊」,表示:「不讓孩子解放天性嗎?跑怎麼了跳怎麼了?碰恐龍又怎麼了?」對此,廣東省博物館回應:在博物館遵循相關的禮儀規範,也是對他人的尊重。